老年友善

老年友善医疗机构系列科普之老年睡眠障碍
发布时间:2022-03-27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原创文章访问次数:743次

 睡眠障碍又叫失眠,是指睡眠的解剖部位发生病变或生理功能紊乱,引起睡眠异常及睡眠过度等症状,长期反复睡眠障碍会影响老年人原发病的治疗和康复,加重或诱发某些躯体疾病。

老年人睡眠障碍与下列几个因素有关:

1、与老年人体内褪黒素分泌逐渐减少有关

褪黒素是导致睡眠的主要因素,它与光线有关,越到晚上分泌越多。由于老年人褪黒素分泌减少,导致深睡眠时间缩短,引起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下降。

2、与原发病因素

老年人体内血管功能逐渐减退,易患各种慢性病,如:急慢性疼痛综合征、纤维肌痛、慢性阻塞性肺病、缺血性心脏病、充血性心衰、胃食道返流、夜尿等,这些疾病会导致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增加。

3、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其主要特点是在睡眠时除了打呼噜之外会出现一次又一次的呼吸暂停。这也是患者长期处于一种浅睡眠状态、睡眠质量很差的一种表现。其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身体较胖、颈围粗、下巴小的人易患此症。近年来科学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与呼吸系统、心肺功能和神经系统有关,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

4、心理因素

精神和心理因素是影响老年失眠症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心理更脆弱且无助,老年人往往会感觉寂寞和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容易产生悲观和伤感等负性情绪。过于担心家庭事务,但又力不从心,使得老年人容易抑郁和焦虑。另外,丧偶、家庭关系不和谐、儿女不孝、经济压力大也会使老年人心情不好,甚至出现厌世观念。睡眠障碍是老年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症状,且易合并躯体上的不适。同样长期失眠的患者也容易合并抑郁或焦虑障碍。此外,如果出现躯体性疾病,会进一步加重不良情绪的发生。

5、缺乏正确的睡眠观念

不少老年人缺乏正确的睡眠观念,睡眠规律破坏,想睡就睡或白天睡,晚上不睡。这样时间长了,人体生物钟受到损害,从而导致睡眠障碍。

6、行为和环境因素

失眠症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存在对睡眠的不合理信念、夜间焦虑和非功能性睡眠行为等问题。患者表现为对失眠结果的扩大化,担心失眠会导致严重的疾病,造成身体实质性损伤,并且将不良情绪归咎于失眠。在老年人群中,白天小睡、提前上床、上床后活动(看书、看电视)、吃的过多、缺乏运动和久坐等均可能导致失眠症。睡眠环境是影响人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噪音、强光、温度不宜、床不舒适和缺乏阳光照射都可能会造成老年失眠症。

老年人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

1、睡眠时间缩短,多数老年人睡眠的时间不足5h。

2、睡眠规律改变,有的老年人白天睡,夜间不睡。

3、易受外因干扰,夜间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觉醒频繁,睡眠变得断断续续。

4、浅睡眠期增多,深睡眠期减少。

5、入睡难。

6、早醒。

老年人自我改善睡眠障碍的方法:

1、午后不要喝茶和咖啡、吸烟;晚上避免饮酒。

2、睡前不要打盹;睡前避免吃不易消化的食物。

3、规则锻炼,但不要在上床前3-4小时内进行。

4、使光、噪声和高温对睡眠的影响最小化。

5、不要在觉醒状态下长时躺在床上。

6、了解年龄相关性睡眠时间的改变,以降低睡眠期待。

7、建立床与睡眠的重新联系。只有在瞌睡时才上床;只使用床来睡眠;如果上床15-20分钟内还未入睡,则起床进行放松活动直到有睡意时才上床。